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长城古迹名胜

    信息发布者:赵富山
    2017-04-22 07:27:22   转载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横穿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以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中国历史上,长城不仅是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更是人类和平与文明的见证。绵延十万余里的万里长城,不仅反映了当时华夏文明的总体水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厚重记忆。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在我国长城分布地区,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带,在保障各自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复合体的长城,几千年来始终是保障各民族友好往来的载体。


          穿越沧桑说边墙

          ——武威长城之文化记忆



          长城,秦称长城,汉称塞垣,明时称边墙。时至今日,武威百姓仍称长城为边墙。现在的古浪县北边,仍有一段长城称之为“胡家边”,当地就有“胡家边乡”。秦朝的长城并未筑至河西,但至今广为流传的民谣“秦始皇吃了烟,错打了胡家边”,即印证了边墙作为长城的俗称由来已久。

          武威是甘肃当之无愧的边墙大市,汉、明边墙覆盖全市一区三县,汉边墙长约376.8华里,占全省汉边墙3252华里的11.6%,明边墙长约862.5华里,为全省明边墙3476.6华里的24.8%。

          盛夏时节,伫立在武威边墙之上,极目远望,感慨万千。武威边墙穿越历史沧桑,留下珍贵记忆。虽然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悲壮征程已经在历史的烟尘中远去,但“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民族情怀却延续至今,长城精神构筑孕育的独特文化形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葡萄酒城”积淀了丰厚底蕴,为做厚做实武威长城文化丰度增添了别样光彩。

          打造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武威的长城文化特色明显,地位突出。令人欣喜的是,进入“十三板块”的武威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乡文化一体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方面工作已全面展开。

          武威长城之古今变迁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被称为世界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汉辟河西四郡后,汉武帝为保住河西,切断匈奴与羌族的联系,保证“丝绸之路”畅通,即开始修筑万里长城。

          汉、明长城可谓河西走廊的一大奇观。

          武威是西汉四郡中最东端的一个郡,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汉代长城和明代长城皆由武威东面和北面穿过。

          在武威境内沿沙漠边缘而筑的汉长城,东与古浪县境内圆墩子滩汉长城相接,沿红水河岸向西至九墩滩,总计100多公里,其中长城乡月城墩一段保存良好,残高6米,基宽2.5米,20余座烽燧现仍清晰可见。

          虽然明廷于洪武初年便开始经营武威地区的军事防务,但大规模地在这一带修筑长城,则是在明中、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明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巩固和加强军事战略要地武威,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进攻,又在汉长城的基础上增修了百余里坚固的“边墙”,现在武威境内明长城大部分保存完好,境内长城约63公里。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改雍州为凉州,之后的历朝各代不同时期多沿用凉州之称。凉州素有“河西大都会”之称誉,系“扼塞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汉明两代都有在武威筑塞修边的历史过程。

          早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会师陇右,击败匈奴,“战取燕脂、祁连”,始设武威、酒泉二郡,下令修筑了自令居(永登)经武威至酒泉的边墙。武威地段的边墙,由永登武胜驿村入界,大体为东南——西北走向,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99.4华里,古浪县137.7华里,凉州区110.3华里,民勤县29.4华里。汉边在武威按墙体和壕沟(壕堑)两种形式修筑,其中墙体约131.4华里,壕沟约245.4华里。汉边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但遗址尚存。

          汉唐之际,武威是河西地区军政要地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城的最大古城。唐朝时,为对付吐番和突厥,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河西节度使,其治所就在今天的武威。武威城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绿洲之上,其西南为祁连山地,东北部长城以外是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流经武威境内的石羊河水系诸河发源于祁连山,主要靠祁连山雪水和部分雨水补给,是武威绿洲耕地灌溉的主要水源。武威南部和西部的草场也十分丰茂,自古即为难得的天然牧场。

          明朝修筑边墙的时间最长,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的276年里,明廷几乎没有停止过对边墙的修筑。其前期主要是在历代关塞的基础上连接维护和增建,中叶实施以守为主的“高筑墙”防御战略,逐渐修筑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起鸭绿江(丹东虎山)经武威腹地、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后期防御重心东移,对边墙进行重建和改建。

          纵览武威明边,天祝境内一条,古浪境内三条,凉州区两条,民勤县两条。古浪境内除“旧边”和“新边”两条外,另有一条叫“胡家边”的边墙,筑于明正德年间,是当时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愥为保其王府周边的食禄地而筑。西起自古浪大河东岸的方墩,与“旧边”相接,向北经土门镇下西湾、贾家后庄,到胡家边村转而向东,经土门镇新胜村、青石湾、闇门,在马圈旮旯处与“新边”相接,全长21.9华里。

          武威的“旧边”和“新边”



          武威境内的明边墙修筑于明朝中后期,历时上百年,有“旧边”和“新边”之分。

          先说武威的“旧边”。

          武威“旧边”修筑于明朝中叶,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进行过修复加固,“逾庄浪至凉州”,贯通武威三县一区,全长657.3华里,大致与汉边相向而行,除一小段与汉塞分道外,大部分与汉塞或并行、或合拢、或叠加。

          武威“旧边”东南接永登县武胜驿,在天祝县自华藏镇界碑村四组起,西北走向沿庄浪河西岸,经华藏镇岔口驿、上三里墩和下三里墩村,打柴沟镇深沟村至安门三组南,经宋家庄、安门村一组跨越乌鞘岭垭口,经安远镇南泥湾村、柳树沟村,在大泉头村一组北约250米的油坊台烽火台处进入古浪县,全长111.8华里。

          在古浪境内北向经过磨河湾村,沿龙沟河东岸山岭到黑松驿镇王家台组下山,过黄羊川河,攀爬铁柜山,穿越黄家闇门、灰条湾、边墙岭,在定宁镇马家沿村进入平川地带,经长流村、定宁村、石家墩村、肖营村,转为西北向,经朵家梁、西湾村,越古浪河,经泗水镇贾家团庄、郑家楼、园墩子,在铧尖滩入凉州区界,全长106.5华里。

          在凉州区内,西北走向经黄羊镇土塔村、黄羊河农场一分场、黄羊镇长丰村、黄羊河农场牧场、四分场,东北向经甘肃农垦农场、甘肃农业大学农场、皇台酒厂葡萄基地、清源镇新东村、新地村、长城乡前营村、岸门村,在月城墩转为南北走向,经新庄村、上营村、十二墩村、长城村、五墩村,穿越红水河,经九墩滩开发指挥部富民村、洪水河村,在洪水河东岸向西北延伸至民——武公路进民勤县,全长116.8华里。

          民勤县的“旧边”有两条,全长322.1华里,其中一条从凉州区进入民勤县后,大致呈东北——西南弧线,经札子沟林场、麻家湾、小西沟林场进入永昌县,长约29.4华里。另一条从札子沟3号敌台起,呈“几”字形绕民勤绿洲边缘,经重兴乡札子沟村、杨坝村、薛百乡河东村、石羊河林场、苏武乡学粮村、五坝村、邓岔村、苏武乡龙二村、泉水村、石羊河农场大滩分场、大坝乡八一村、文二村、城西村、薛百乡张八村,治沙综合实验站、更名村、宋和村、花儿园乡的羊圈墩、马棚圈墩、牛毛墩、蔡旗乡野潴湾农场,进入永昌界,长约292.7华里。

          再说武威的“新边”。

          “新边”指靖远哈思堡至古浪县泗水堡西北铧尖旮旯的墙垣。这道边墙筑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

          史料载:明隆庆初年,漠北套虏宾兔等部归顺明廷,逐渐西移松山一代驻牧,并开大小市于庄浪一带,后来“阳顺阴逆”。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驻牧于松山一带的漠北鞑靼阿赤兔、宾兔等叛明犯边,串通河套的宰僧、着力兔、青海的永邵卜和火筛等部族鞑夷,妄图越边联手“掠汉抢番”。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达云等奉旨收复松山,先克昌宁湖之青把都,后破青海之永邵卜。是年三月二十日出奇兵分路进剿,一路从泗水出兵直捣扒沙(今古浪大靖),一路从黄羊川出兵猛击鱼沟,攻其腹背,一路直攻黑马圈河,阿赤兔部溃逃。九月二十四日,各路官兵并进围攻,达云亲率五郡官兵攻入黑马圈河,西宁同知龙应坚和凉州通判王伦前后堵截。“尽拔其巢,攘地五百里”,“松山始信无一虏”。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两河道官兵十万人会攻大、小松山,收复了失地。

          是年冬,甘肃巡抚田乐遣部属进了边防踏勘,议筑长边。曰:“泗水(今古浪县泗水镇)至靖(靖远县哈思堡)之索桥,亘不过四百里。乃旧边自永安历皋兰渡河,逾庄浪至凉州则一千五百里,舍此四百里不守,欲守一千五百里之边,果孰难而孰易?”万历二十七年二月,总督李汶上疏明廷:“松山既空,故疆已复,其经理善后最为吃紧。而善后非筑边、建堡、设官、屯兵,其道无由,今会官踏勘松山东西一带,延长四百里,勘修长边一道。”这一奏章很快获准。 松山战役结束后,为巩固边防,达云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修筑了松山城。同年三月至九月,达云带领军民西从泅水堡(今古浪县泗水镇)铧尖滩汉长城起,东到景泰县乌兰哈思吉黄河索桥止,修筑长城共约四百华里,保障了松山地区的安定。“起工于二十七年三月,至六月事竣”。

          这道“新边”,从景泰的保进墩西入古浪县境,东西向经昌灵山北麓直滩乡的大岭村、裴家营镇岳家滩、哈家台、大靖镇沙河塘、上下王庄、长城村、青山寺、黄家台村、西靖乡的丘陵地带、赵家地沟、朱家湾、大台沟、马场村,到土门镇台子村转而北上,经黄花滩乡二墩村、永丰滩乡新西村、土门林场、永丰滩乡新建村,在常家井西“满家豁口”处进入凉州区界,全长183.3华里,其中古浪173.7华里,凉州区9.6华里。“新边”在凉州区内经黄羊河农场亚麻厂、二分场,在铧尖旮旯处的黄羊河农场果品公司林一队西侧与“旧边”交会。

          老边墙重现沧桑之美



          盛夏时节的武威边墙,苍劲挺拔的烽燧傲然而立,气势磅礴的墙体逶迤雄浑,其神韵风姿让人振奋、让人激动……可惜的是,武威的边墙不在通衢要道,很少被世人所瞩目,社会发育程度不高。

          在我们为武威拥有如此丰富的边墙资源而骄傲和自豪之余,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边墙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由于风吹雨蚀和人为因素,部分边墙已经消失,抑许再过若干年,更多地将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截至目前,距我们最近的明边墙,全市已有442.5华里不复存在,约占明边的51.3%,其中天祝消失67.1华里,约占60%;古浪消失108华里,约占35.7%;凉州区消失29.8华里,约占23.6%;民勤消失237.5华里,约占73.7%。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边墙的义务和责任刻不容缓,要从现在做起,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全民关爱和保护武威边墙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采取一切得力措施,把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遗产传承下去,对社会、对后代、对全人类有个满意的交待。

          一直以来,甘肃被誉为“长城大省”,境内有明长城17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战国、秦、汉长城2000多公里,居全国第二。在武威境内沿沙漠边缘而筑的汉长城计100余公里。在古浪县境内,汉、明长城就达188公里。

          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古长城缺乏保护,病害多发。存在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裂隙发育、片状剥蚀、冲沟、生物破坏等。古浪县圆墩烽火台内部已被掏空,还曾发生过大规模坍塌。

          值得庆幸的是,我市把握创建华夏文明传承新区的大好机遇,围绕“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把弘扬长城文化、挖掘边墙资源的举措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之中——

          我市对境内长城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长城墙体及壕堑120段,确认长城墙体及壕堑长度536.131千米,调查长城单体建筑及附属建筑82座,新发现36处。城乡基本建设工地抢救性发掘工作不断加强,先后出土了一批以陶奔马、西夏马首浮雕、绿釉陶奔马等为代表的珍贵文物,保护发掘和征集文物近500多件。

          武威境内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都很大,但长期以来在长城保护方面缺乏资金投入。去年,武威市古浪县将长城加固维护列入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大遗址保护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940万元,对古浪县境内泗水镇9.3公里的古长城进行抢修加固。

          在凉州区文化体育局、古浪县文化局和文物保护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从国家文物局争取到了武威边墙本体抢险加固重大项目。这一项目已委托兰州大学和敦煌研究院完成勘察设计,由国家文物局投入资金6340万元,其中凉州区4840万元,古浪县1500万元。截至目前,凉州区到位资金1720万元,营建护栏3华里,二期工程已在全国招标,由北京凯莱斯公司中标。古浪县已到位资金580万元,一期工程计划加固维护边墙5.24华里。

          2013年3月24日,古浪县明长城墙体烽燧遗址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在泗水镇光辉村圆墩长城段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期3年,主要对泗水镇9.3公里明长城进行加固维修和保护。其中,2013年重点对圆墩段2.62公里明长城1—4号敌台和1座关堡进行抢险加固,计划投资580万元,当年完成修缮任务。12月,古浪明长城墙体烽燧遗址一期抢险加固工程泗水镇光辉村圆墩段2.63公里明长城、1—4号敌台和1座关堡的抢险加固工程建设完工。工程主要采取裂隙注浆、洞穴填补、锚杆加固和墙体表面防风化处理等技术工程措施,确保墙体修旧如旧、病害突出部位得到有效处理。2014年4月,古浪境内明长城烽燧遗址(光丰、光辉段)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现在好了,政府把古长城保护宣传制作成公益广告进行连续播放,并利用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春节、大型庙会等节会进行宣传,请专家进行讲座,有时也到学校、村落散发古长城保护的有关法规宣传材料。目前,进行维护的古长城在5至20米开外就被铁丝栅栏隔开,沿途还有104个保护标识牌,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愿意加入‘长城卫士’活动,利用行动‘保护好家乡的宝贝’!”古浪县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讲。

          在古长城维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有的人把竹签打入墙体,有的人把混合好的材料往墙体里灌注。据介绍,这次长城加固维修不再用泥土掺白灰的老法子,而是采用料浆石新工艺恢复古长城,在外观上体现修旧如旧,给人以视觉沧桑之美。修复后的古长城基本可以与古遗址融为一体。目前,古浪县已完成2.62公里的加固修复工作,预计至2015年将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目前,保护武威边墙、整合资源优势的序幕已经拉开,也将拉动旅游、探险、考古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预计到2015年,武威境内的部分古长城将旧貌换新颜,成为市境内重要的独特的新生旅游景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