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2017年首次在老家赶集,有些场面在20年前才见过
2017-01-02 14:39:32 来源: 点击:5
现在的乡村,柔和与诗意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冷的思索和霜的不语,乡村在霜冻的守候里一下沉寂。在沉寂中,2017,不请自来!今天真好,恰逢老家赶集的日子,一起去看看吧!
卖豆腐脑的大姐也没有休息,依然在忙碌着。老家的年轻人,秉承着老一代固守的勤劳本分的底线,在这新的一年里,我想她们也一定有着自己新的期待和打算。
老家,温度已经进入零下,楝子豆已被寒冷卷曲成黄色,但我始终认为,它的美,就在此刻,尤其是一只鸟儿在上面埋头嚼食的时候。
家里的白菜,长相是如此的丰腴,只是低廉的价格,让的品相在很多人的眼里,花荣尽失。
是的,一个人任凭你再伟大,你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也许这样的画面,在他乡我会格外的排斥,但在故乡,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接纳和包容。
在街头赶集,遇见自己隔壁庄上的老姊妹,通常都是这样的表情。
小吃摊前,总是不乏问津者,虽然已经是上午的九点半,但吃早餐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昨天,还有一位老同学说请我喝粥,这个泰国的莲子粥,有人尝过吗?
水果摊,从南到北,有10米长吧。
着拐杖的神态,我陡升几分敬畏之心,身残志坚,先前都是我在课本和电视上看到的成语,现在,我要用在他的身上。
好家伙,这里怎么象在旷野一般,这卖东西的摊位,真是在哪里都可以安放。
什么叫离别?离别就是先前你耳熟能详的东西,在你的视野里,渐渐陌生,甚至陌生的不敢相认。
还是十年前,或者说是二十年前的景象,在几乎一层不变的镜头里,我隐约读出了一些哀伤。
衷心地祝福这位大伯——新年拥有新气象,我干脆直白的说吧,元旦放假这几天,您的风车能多卖几个。
肉铺的生意好像不孬。这些年,农村养猪的也少了,记得年少时,家里买肉,大多是在本村杀猪的人家买上几斤。这位大哥,刀法真好,你要一斤,他保准不会给你砍到九两。
乡下的小家什,在街道边挨挨挤挤,眼花缭乱的样子,在寒风里,无声地承受蓝天的瞩望和阳光的抚摸。
煎包加胡辣汤,一道百吃不厌的老家味道。
据说,这样路边设摊的理发店,已经不多见了。
从炸馓子和油条的画面中,你还能找回一些似曾被遗忘的曾经吗?还有,在路边破旧的茶几上,那一包包的馓子,那时你跟着家人走亲戚时,是否买过?
卖鱼的小伙,你好帅!还有,下次到你那里买鱼时,能否便宜点?嘿嘿……
这位大婶拿的开水瓶里,不会是倒粥吧,写到这里,我的口水差点滴湿了键盘。
即便是在集市上,倚在墙根的影子多了,一杯茶、一群人,就是一个热闹的场面,天南地北,村里村外,身子暖和,语言热乎。最划算的要算摊主,拉呱赚钱,两不耽误。
常关在院子里的小宝宝,在街上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那心情和腿脚顿时把持不住,你看,后面的家长一点也不敢疏忽。
讨价还价中……
老板,这个菜多少钱一斤,能便宜点呗?
大叔已经满载而归。
这位大嫂,你是卖还是买?一车厢丿菜疙瘩,可以腌好几缸咸菜了。
今年的红富士苹果比较甜,价格还不到两块,各位打算过年回家的亲,到时多买点。
卖菠菜的大娘,着装朴素,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她手脚麻利,不停地取塑料袋装、称、收钱、找零。
我稍一顿足,大伯就热情地问我:“小伙子,这是咱自家种的铁棍山药,营养高着呢,要不买点尝尝?”
买胡萝卜的大嫂说,原本买两斤的,想想还是多买点吧,25号,孩子就从昆山回来了,到时让他吃点胡萝卜丸子。